聊聊F-35:砸盟友的钱办自己的事美式“割草机”的修成之路

发布日期:2023-10-12阅读数量:1来源:半岛体育手机端官网

  2001年,洛马的X-35在JSF项目竞标中战胜波音的X-32,正式开启了F-35的研制。20年后,这款战机已经在包括美国在内的10个国家军队中服役,计划订购量超过3000架,这些数字还在一直上升。美军已经提出了六代机规划,但F-35仍会在美军未来空中力量的组成中占了重要地位。

  90年代冷战结束,西方的防御压力骤减,没有了那么多的战备任务,战机的寿命消耗放缓、服役时间也得到延长,几种因素叠架、战斗机的更新换代显得并不那么紧迫。美国于是取消了一系列新机研制计划,如空军的MRF和海军ATA、A/F-X等,转而开始研究“联合先进打击技术”(JAST),国防部又想统一海空军的攻击类型飞机,于是推动“低成本通用轻型战斗机”(CALF)项目,目的是研发一架同时能够以传统和垂直两种方式起降的轻型隐身通用战斗机;与此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在寻求一种“先进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项目(ASTOVL),这几个项目需求高度重叠,于是1994年美国国防部先后将ASTOVL和CALF两个项目并入到JAST中,整合为JSF“联合打击战斗机”项目,用于取代美国及盟国的多用途和战斗/攻击机。

  波音和洛马两这家公司于1997年初被选入围,分别以X-32和X-35为原型机开展竞争。由于考虑到三军通用的要求,两种原型机都一定要满足常规起飞和着陆(CTOL)、航母起飞和着陆(CV),以及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TOVL)三种状态要求。洛马的方案是,由前机身中的升力风扇和后部的旋转喷口推力矢量发动机组成的推进系统,这就是X-35B;拆掉风扇并在风扇位置安装油箱就成了常规起降型,这就是空军的X-35A;海军的舰载型则安装更大的机翼、更坚固的起落架,称为X-35C。正式服役时把字母X换成F,就是今天的F-35A/B/C。

  2000年10月24日,常规起降的X-35A首飞,经过一系列测试后改装成X-35B进行STOVL测试,X-35C于2000年12月16日首飞,并进行了着陆航母的测试。2001年10月26日,洛马公司正式成为获胜者;普惠获得了配套F135发动机的合同。由于此前美国战斗机编号只到了YF-23,洛马还以为新飞机将被命名为F-24。第一架生产型F-35A于2006年2月19日出厂,被命名为闪电II,在形式上避开了和二战中洛克希德的P-38“闪电”同名。

  F-35的研制投资采取了分级合作方式,美国自己是主要客户和资产金额来源,计划美国空军采购1763架F-35A,海军陆战队采购353架F-35B和67架F-35C,海军采购273架F-35C,英国和意大昨、荷兰、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八个国家是“伙伴国家”,共同分担43.75亿美元,其中英国是唯一的一家“一级合作伙伴”,承担10%的研发成本。计划到2035年,美国和八个主要伙伴国将购买总数超过3100架F-35,这些国家也可以优先获得生产的飞机。

  再下一级是 “安全合作参与者”(SCP),这些国家包含别的“安全”国家的采购通过美国对外军售计划进行。不过F-35的整体研制几次推迟,也导致初始订单不断变更,一些国家缩减了采购规模,也有些国家陆续选择了F-35,当然必须是美国认为“安全”的国家,“不安全”的国家自然不在销售之列,于是“出于安全考虑”,2019年7月土耳其被踢出了“伙伴国家”行列。

  但因为一款飞机显然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国家的所有需求,正常军售时生产方往往会依据使用方的要求做一些适应性的更改,但这一点在F-35身上并不适用。上面这些合作伙伴、包括“一级合作伙伴”英国,投资就只是投资而已,在战机的性能要求和设备选择上也可以发表意见,但你发表你的、我反正不落实,不仅自己不落实,对已交付的飞机,美国还不允许任何“合作伙伴”对飞机进行任何更改。自己研制的当然能够很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别人的需求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只有以色列非常坚持才允许改装设备和武器。

  但不光是需求问题,还有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美国不仅通过卖飞机能大赚一笔,后期通过备件和设备供应等等,仍然能从这些“盟友”和“合作伙伴”那里源源不断获得利润,虽然有些设备也来自这些“盟友”,但毕竟美国的公司才是“总代理”。这样的做法自然会引起英国这样“老牌”航空强国的反感,因此英国不仅拉上瑞典、意大利等联合研制下一代战斗机Tempest“暴风”,还特别、多次强调“暴风”的合作模式和F-35的不一样,会根据参与国的实际的需求,对飞机进行改装和升级,这大概也是一朝被蛇咬了之后的一种反应。

  既然是最先进的5代机,F-35性能自然不差。采用了全武器内置、消除了影响气动外形的外挂物,在挂载武器的作战模式下,F-35在空气动力特性上相比F-16、F/A-18这些老一代战斗机有着天然的优势。F-35所有型号的最高速度均为1.6马赫,大迎角飞行性能出色,最大迎角可达50°;放宽静稳定性和电传操纵提供了出色的操控质量;F-35的内部燃料是F-16的两倍多,作战半径得到极大延伸;与此同时沿用F-22的隐身措施也使达成目标更加高效。在结构上,尽管复合材料占机身重量的35%,尽管F-35名义上还是“轻型战斗机”,但F-35最轻的型号空重也有13300千克,被F-35取代的没一个能比这个更重,大部分重量是来自于内部航空电子设备。

  F-35的两个内部武器舱共有四个挂点。每个武器舱的两个外侧挂点各可携带重达1100千克的弹药,F-35B可挂680千克,包括JDAM、JSOW、“铺路爪”系列炸弹和集束弹药等,还可以用复合挂架携带多种较小的弹药,如GBU-39小直径炸弹(SDB),GBU-53 / B SDB II和SPEAR 3反坦克导弹等,F-35A和F-35C每个站最多可携带4枚SDB,F-35B最多可携带三枚;内侧挂点可用于挂载空对空导弹,如AIM-120等。

  如果执行的任务对隐身性要求不高,则F-35还可以把6个外部的翼下挂架都用上,翼尖挂架可以挂载AIM-9X或AIM-132 ASRAAM,翼下内侧和中部挂架分别可以挂载2300千克和1100千克的弹药,包括一些不适合内置的大型空对地武器,例如AGM-158巡航导弹等。所有挂架全用上的线枚AIM-120和2枚AIM-9。除了空军的A型装备了航炮以外,B和C型都没有内置航炮,需要时通过外挂隐形设计的GAU-22/A航炮吊舱。洛马还在进一步试验,包括内部弹舱挂载核武器、可在一个内部挂点上挂载2枚AIM-120的复合挂架,以及整合欧洲“流星”导弹,甚至还包括增加激光武器等等。

  在服役的初期,F-35主要是来测试,包括飞机本身、作战使用方法,以及对任务的适应性等方面。美国空军的F-35于2015年首次进驻英国,2016年7月,海军陆战队的F-35B首次参加了红旗军演,在与F-16的对抗中取得了15:1的成绩。2018年9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B从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上起飞,对阿富汗的目标进行了打击,2019年4月美国空军的F-35A发动了首次对伊拉克的空袭。但在美国之前,以色列空军于2018年5月宣布F-35已经参加了实战,这也符合以色列的一贯作风。2018年7月,有报道说以色列空军3架F-35飞到了德黑兰,而后安全返回特拉维夫,伊朗革命卫队的空军司令员因此而被解职;2021年5月,八架以色列空军F-35参加了对哈马斯火箭弹发射阵地的空袭。

  F-35的第一次正式坠机发生在2018年9月28日,是海军陆战队一架F-35B,飞行员弹射成功;2019年4月9日,一架隶属于三泽空军基地的日本航空自卫队F-35A在青森县以东约84英里(135公里)执行任务时失踪,后来在水面上发现了飞机残骸碎片,飞行员遗体2个月后才被发现,这架F-35坠机前飞行员没有报告任何异常,飞机以极快的速度坠落海面,最后原因归咎于飞行员错觉。目前包括前不久英国皇家空军坠海的那一架,一共有5架F-35坠毁,其中美国陆战队2架,美国空军1架、英国皇家空军、日本航空自卫队各1架,另外美国空军还有1架F-35A在基地起火。这些事故中只有起火的那一架原因归到了发动机上,其余都全部或部分来自于飞行员,最近的英国这起还没有正式公布事故原因,目前的猜测大部分都指向了维护人员。

  F-35好归好,但价格也不便宜。从已经达成的合同来看,基本也是以亿为单位,后面还要加上美刀两个字。目前与之竞争的主要是阵风,台风和瑞典的JAS39还差点意思。至于俄罗斯,一方面目前还没有与F-35类似的战机,另外双方的传统用户圈子也不一样,基本不可能形成竞争。

  阵风战斗机其实也很优秀,除了隐身设计以外,综合作战能力并不在F-35之下。特别是阵风采用了一种名为SPECTRA的综合防御辅助系统,帮助飞行员应对空地多种威胁。SPECTRA系统采用多光谱传感器的智能数据融合,用多个传感器分别探测电磁波、激光和红外信号,探测到的数据由中央计算机融合和处理,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和机载威胁数据库的比较,自动排序并激活优先对策。系统还可以与机载箔条和红外干扰弹联动,甚至还包括2个鱼眼镜头,可以全方位监控飞机周围的状况。这套系统能帮助阵风在没有电子干扰等机种的配合下独自承担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任务。

  另外一点就是,美国对外卖F-35,往往伴随着很多“考量”。像前面提到的土耳其本来是“合作伙伴”,结果因为“安全”问题被挤了出去;还有前不久阿联酋花140亿欧元采购80架阵风、号称阵风史上最大单笔订单,其实阿联酋一开始也是准备采购F-35,然后美国表示阿联酋使用的华为5G设备不安全、要阿方放弃,最后阿联酋果断买了阵风——本来一桩好事,非要整点幺蛾子,不知道洛马老总和员工们心里会不会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