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著萬畝良田 90后“田保姆”這樣種好糧
来源:半岛体育手机端官网    发布时间:2023-09-09 05:22:38
  •   “田保姆”廖成勇操作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凘源 攝

      育苗、插秧、上肥、植保、機收、烘干……專合社全程機械化作業、“一條龍”服務﹔不少農機還配備全空調駕駛室,作業舒適度大幅进步

      專合社定时組織技术培訓,並通過農機作業返利、農戶在專合社務工、二次分紅等方法幫助我们增收

      採取“大戶帶小戶”的社會化服務形式,針對全程或單環節保管服務,分別拟定合同演示文本、收費標准和農機操作規程,增強保管服務、機械化作業的適用性

      9月6日下午,位於德陽廣漢市連山鎮的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大片綠中帶黃的稻田在夕陽映照下,隨風搖曳。沉甸甸的稻穗,幾乎壓彎了稻稈。

      在距離稻田不遠處的廣漢市惠民農機作業專業协作社,剛巡田回來的廖成勇一頭扎進辦公室,拿出一個小簿本寫寫畫畫,又不時撥打電話,和客戶分別確認時間。“水稻收割在即,必須盡快做好規劃,從哪裡開始收割、什麼時間去、路線怎麼走、客戶的時間是否合適……這些都要提早做好准備。這是一場與天氣和時間的賽跑,耽誤不得。”

      本年30歲的廖成勇是連山鎮本地人,也是惠民專合社的職業經理人。他還有一個響當當的名號——鎮上最年輕的中級新式職業農民。當地農戶更願意叫他“田保姆”。保管著萬畝良田,90后“田保姆”怎么種好糧、收好糧?

      2018年,廖成勇大學畢業后,先在一家國企作业。后來得知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落戶連山鎮,一場“意图明確”的“返鄉從農”計劃在他心中開始籌備。

      廖成勇說,惠民專合社經常購買或試用的各種農業智能化設備,有些說明書是英文、韓文,乃至個別機器隻附有代碼,老一輩人很難看懂,學習起來也费劲﹔此外,專合社運營办理方面也存在短板,需求更科學的發展規劃。“新農人”不僅要會種地,還要會操作各種設備,更要會寫案牍,“我回來能更好地補短板。”

      2020年,廖成勇参加惠民專合社,榜首件事便是“摸家底”。“我們這邊家庭農場都‘小而全’,規模不大但設備齊全,農場主干完自己承包地塊的農活兒,農機就閑置了。”在廖成勇看來,這是一個機會——本著“物盡其用”原則,他們開始完善和擴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業務范圍。现在,惠民專合社能够给我们供给農資配送、農機服務、后期加工全環節農事服務,乃至將業務拓宽到農機維修管護等領域。

      在廖成勇帶領下,惠民專合社的農機數量和質量、農機服務面積、機庫硬件設施功能等有了顯著进步。“现在我們全保管的土地有1萬多畝,供给單環節或多環節社會化服務的土地有3萬畝左右,服務田塊達20萬畝次。”

      不少農民的種植技术水平也在进步。廖成勇說,專合社定时組織技术培訓,並通過農機作業返利、農戶在專合社務工、二次分紅等方法幫助我们增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兼職’搞農業,專合社成員的數量、素質也在进步。”

      記者在惠民專合社農機裝備中心看到,迁延機、犁地機、插秧機、無人機、收割機……各種機械設備裝備齊全、維護杰出,儼然是一家“農機服務超市”。

      “育苗、插秧、上肥、植保、機收、烘干……我們全程機械化作業,‘一條龍’服務。”廖成勇介紹,和過去比较,最大的變化便是耕耘方法有了天壤之別——曾經種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现象已經被機械化、智能化設備和操作方法所替代。特別是作業環境方面,不少農機還配備全空調駕駛室,作業舒適度大幅进步。

      技術進步帶來的是功率进步。廖成勇介紹,以插秧為例,假如依照過去人工手動插秧方法,一個人一天隻能完结2畝地,而凭借農機設備通過機械化作業,一個人一天可完结40畝地的插秧作业。“我們新採購的全自動育秧流水線設備即將到貨,比较於常規產品,這套設備可进步3倍作业功率。”

      米袋子滿起來,錢袋子也要兴起來。採訪中,一個細節讓記者形象非常深入——在惠民專合社地点的廣漢市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的展廳內,展出了各類稻種以及國內外各大品牌農資樣品,價格、簡介非常清楚。

      “我們既當農機服務者,又是農資推薦家,農戶隻需求關心‘種什麼’,‘怎麼種’都由社會化組織完结。”廖成勇介紹,農戶能够先在前台咨詢,然后作业人員會“一對一”按需進行推薦,再洽談簽訂合同,最终等農戶回款后再付款。比方水稻,惠民專合社每年都會更新“稻香杯”和農業農村廳近期推薦的品種。同時,也會根據農戶需求,推薦高產抗病或其他品種。

      惠民專合社现在採取“大戶帶小戶”的社會化服務形式,針對全程或單環節保管服務,分別拟定合同演示文本、收費標准和農機操作規程,增強保管服務、機械化作業的適用性,規范作業服務行為,每畝均匀節約本钱600元左右。

      9月8日,廖成勇作為代表,接纳廣漢市榜首台220馬力的農用迁延機,用於開展農田田型改造。“调配土地平整儀,我們能够更高效地開展高標准農田建設,實現增產增收。”望著眼前即將收割的稻田,廖成勇說,“本年一定是個豐收年,說不定產量還能破紀錄。”(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凘源)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