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商品交易所探索解决种粮大户“融资难”“售粮难”
来源:半岛体育手机端官网    发布时间:2023-09-11 12:48:29
  •   7月的黑土地,凉爽依旧,雨后的大豆田里,嫩黄的花骨朵正徐徐盛开。近日,黑龙江省北安市革命村村民李富强带着记者一行来到当地的示范田,其所属合作社的农机手正驾驶着9米长的中耕机在地里忙活。为响应国家扩种大豆的号召,今年他在黑龙江、内蒙古多地承包了20多万亩耕地,其中超过一半用于大豆种植。

      扩种之下,挑战不小。多年来,国产大豆面临着价格波动、极端天气灾害和种植成本攀升等多重风险,保障豆农基本收益并非易事。对李富强这样的种植大户来说,资金链断裂是他们难以承受的。“2013年、2019年都是大灾年,那时候大豆产量和品质双低,卖不上好价钱,亏了不少。幸好农业保险赔付了一部分,凑钱还了银行贷款,不然来年种地的本钱都没了。”种了20多年地的李富强依然时不时受备耕期“融资难”、销售期“售粮难”等问题困扰。

      针对此类资金难题,金融市场也在持续探索解决之道。2020年起,多家金融机构开始自发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合作开展“保险+期货+订单+信贷”商业化项目。今年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在过去“保险+期货”模式基础上,系统性地引入了银行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采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银行+保险+期货”的模式,正式推出“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力求帮助规模化大豆养殖主体全方位抵御经营风险,减少银行为种植大户贷款的顾虑,拓宽保险公司服务三农的营业范围,保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货源稳定可靠,实现多方共赢、产业链协同发展。

      从哈尔滨到北安,汽车行驶在300多公里的高速路上,连片的大豆田从窗外飞速掠过,好似穿行在绿的海洋,一眼望不到边。“这一大片,一直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处,光靠一台大机器不到两小时就能耕完。”李富强说。目前,李富强创立的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仅旱田这块就拥有价值4500万元的151台(套)大型农机具。

      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趋势在黑龙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十年,黑龙江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已提升到98%,不但继续保持领头羊,还保持了每年近一个百分点的增长势头。截至目前,黑龙江家庭农场数量达6.2万个,农民合作社达9.1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近4万家。“在南方不少县能种上千亩地就是当地打头的大户了,但在俺们这儿种几千亩、上万亩的都不少呢,而且以后会更多。”李富强说。

      随着土地流转加速,李富强对资金的需求慢慢的变大,希望外部资金能稳定持续供给。每年元旦前后,在卖完粮还完上一年度银行贷款后,李富强就忙着向银行申请新一轮贷款并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耕地。目前李富强每年要花一两个亿在包地上。这笔巨款给了李富强不小的金钱上的压力,也让他十分依赖银行贷款。“现在我种地最怕融不到资。如果出现银行抽贷、断贷,将使下一年规模化种地难以开展。”

      “这些年我们从始至终想解决规模种植主体资金需求量大的问题。”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姜濯介绍,“由于过去农户用于抵押和担保的资产十分有限,银行以提供个人信贷为主,主要支持的种粮主体规模集中在200-500亩之间。这些主体的贷款需求通常是几十万元,目前我们运用信用贷款方式支持单户种粮主体的最高额度是300万元,能够完全满足这部分市场主体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一般纯信用贷款产品难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贷款可能被挪用,比如本来应该用于种地的钱拿去养大车了,难以形成闭环监管;二是难以规避由于市场行情报价波动造成的种粮主体还款能力变弱的风险。

      姜濯介绍,面对慢慢的变多超过3000亩的种粮主体,仅靠纯信用贷款方式已很难满足其资金需求。对此,银行正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和路径,通过创新担保方式,研发新产品,设计更优化、更便捷的作业流程,最大限度满足新主体的资金需求。

      银行希望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难题,则需要找到有效的贷款风险操控方法,因此银行希望可以掌握贷款资金流向,并对客户的经营情况和还款能力进行相对有效评估。在“银期保”模式中,李富强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中粮贸易黑龙江分公司签订收购合同,以此作为获得更高银行信贷的基础,这有望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作物成熟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结合实际粮款先行支付给农户,农户便能提前偿还银行贷款,保障了银行贷款顺利回收。即便出现减产或价格下跌等情形导致卖粮款不足以覆盖全部贷款,启动收入保险理赔程序后,也可以补偿卖粮收入,由此资金链形成闭环。”姜濯表示。

      李富强总结参加“银期保”的好处是既能获得银行稳定贷款解决资金需求,还能保障粮食多卖钱。“大豆收获后就拉到中粮贸易仓库去,按送粮期内中粮公司粮库挂牌价实时结算90%的货款,剩下的大豆存在库里,销售后的两个月内还有二次点价的机会,涨价了就给补,万一掉价了还按之前的定价来,还省了利息钱。”

      “大豆是大宗商品中的食品,差异化的产品很多。在‘银期保’的模式里,我们直接跟种植基地签订收购合同,能减少与中间商沟通的成本,以便提前锁定可靠粮源,满足下游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与上下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中粮贸易集团黑龙江公司总经理助理林冬介绍。这是中粮贸易黑龙江分公司首次参与项目,并引入IP大豆认证体系,旨在实现从地头到餐桌全流程可追溯,是打通国产大豆供应链、优化丰富渠道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作为种植大户,李富强拥有一定议价权,能自主与龙头公司商议收购价。在“银期保”项目中,对于符合IP大豆认证体系标准的豆子,中粮贸易就给予了一定的溢价。“一斤多个几分钱很正常,要不他们分散收购也会增加成本。”李富强介绍,“规模化种植在农药、种子、化肥、机械方面的投入也能降低单位成本,比起小农种植有不少优势。”

      然而随着规模愈大,其种植经营风险也在同步增加。为规避风险,李富强有极强投保农业保险的意愿。他给不同地块投保了包括政策险、商业险在内的不同险种,其中保产量、保价格、保收入、保成本的均有。“图个安心,宁愿少赚点,不能亏大了。”他和记者说,这次参加的“银期保”项目能为一亩地提供720元保障,相应保费也比其他的高,不过因为大商所提供了70%补贴,自缴的保费已降低了不少。

      风险只能转移无法消除,任何制度都需要与时俱进持续完善。“银期保”是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投保农户提供从种到卖全周期服务的金融创新,在农民、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进行风险转移的过程中,它让期货及衍生市场成了最终风险对冲的集散地。上个月,由大商所支持开展的8个“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在黑龙江集中出单,预计覆盖大豆养殖面积33.24万亩。未来,要持续鼓励金融机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等市场主体更加积极地参与,让市场与政府力量协同联动,实现多条腿走路,共同织密豆农收益保障网。